中国20世纪70年代与90年代子宫颈癌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86
作者
杨玲
皇甫小梅
张思维
鲁凤珠
孙秀娣
孙杰
牧人
李连弟
乔友林
机构
[1]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NationalCancerResearchandControlOffice,Beijing,NationalCancerResearchandControlOffice,Beijing,NationalCancerResearchandControlOffice,Beijing,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NationalCancerResearchandControlOffice,Beijing,NationalCanc
关键词
子宫颈癌; 死亡率; 趋势; 普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7.33 [子宫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描述我国20世纪70年代与90年代子宫颈癌死亡率的分布情况,为新世纪我国对子宫颈癌的预防与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70年代及90年代两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计算经年龄地区调整后的子宫颈癌死亡粗率及调整率。基于年龄调整率比较两个年代的子宫颈癌的变化及趋势。结果在20年中,子宫颈癌的死亡率由70年代的10.7/10万下降至90年代的3.89/10万,下降了63.64%,构成比由15.19%下降为4.86%,在恶性肿瘤中所占的位次自70年代的第3位降至90年代的第6位。但是,下降趋势不均匀,仍然有一些高危地区(大多分布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子宫颈癌的死亡率下降不明显或保持不变,有些地区,如甘肃武都及山西阳城甚至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尽管城乡两地均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P=0.001),但城乡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异。90年代的资料显示在城市年轻的妇女中子宫颈癌有较陡的上升趋势。结论我国子宫颈癌在20年中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它仍然是困扰我国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的主要健康问题。新世纪我国预防与控制子宫颈癌的重点应放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及城市中的年轻妇女。
引用
收藏
页码:386 / 39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20年变化趋势和近期预测分析 [J].
李连弟 ;
鲁凤珠 ;
张思维 ;
牧人 ;
孙秀娣 ;
皇甫小梅 ;
孙杰 ;
周有尚 ;
欧阳宁慧 ;
饶克勤 ;
陈育德 ;
孙爱明 ;
薛志福 ;
夏毅 .
中华肿瘤杂志, 1997, (01) :4-10
[2]  
CervicalcancerincidenceandmortalitytrendsinFinlandandEstonia:ascreenedvs.anunscreenedpopulation. AareleidT,PukkalaE,ThomsonH,etal.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