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玛曲大水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49
作者
韩春明
袁万明
于福生
汤云晖
保增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大水; 金矿床; 甘肃; 玛曲; 西秦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位于西秦岭川、陕、甘地区的大水金矿床是具有卡林特型的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下三叠统马热松多组 (T1m)灰岩和印支期花岗闪长岩脉中 ,矿化受到NWW向和近SN向断裂严格控制 ,矿石矿物以赤铁矿、自然金和黄铁矿为主 ,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和褐 (赤 )铁矿化为特征。成矿作用可以分为原生成矿期和表生氧化 次生富集期。矿床成矿温度为 10 0~ 4 0 0℃ ,盐度为 2 .70 %~ 9.10 % ,密度为 0 .875~ 970g/cm3 ,成矿深度为 1.4 2 2~ 3.5 5 5km。早期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 ,晚期成矿流体为改造的大气降水。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 ,该矿床成矿物质与矿区内花岗闪长岩有关 ,同时也有深部物质的参与。该矿床为多次构造 岩浆作用的产物 ,早期成矿作用发生于西秦岭碰撞造山期 ,晚期喜马拉雅期区域整体构造隆升使矿体金品位进一步提高 ,显示了该矿床多期次幕式成矿作用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水式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闫升好 ;
王安建 ;
高兰 ;
赵彦庆 ;
胡传玖 ;
陈国忠 .
矿床地质, 2000, (02) :126-137
[2]   大水式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J].
闫升好 ;
王安建 ;
高兰 ;
赵彦庆 ;
陈国忠 .
矿床地质, 2000, (01) :37-45
[3]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成因探讨 [J].
刘建明 ;
刘家军 ;
郑明华 ;
顾雪祥 .
地球化学, 1998, (06) :585-591
[4]   西秦岭造山带演化与成矿 [J].
杨恒书,张凤岭,殷鸿福,赖旭龙,杨逢清 .
四川地质学报, 1996, (01) :73-79
[5]   吉林小西南岔金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及成矿作用研究 [J].
李荫清,陈殿芬 .
矿床地质, 1995, (02) :151-173
[6]  
秦岭造山带区域矿床成矿系列、构造-成矿旋回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王平安等著, 1998
[7]  
西秦岭地区构造体系及金成矿构造动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杜子图, 1998
[8]  
稳定同位素在地质科学中的应用[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理刚著, 1985
[9]  
Orogenrevo lutionandmineralization .2 YangHengshu,ZhangFengling,YinHongfuetal. ActaGeologicaofSichuan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