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虚拟性

被引:8
作者
周甄武
机构
[1] 淮南师范学院政法系
关键词
人性; 人的本质; 虚拟性; 现实性;
D O 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07.05.029
中图分类号
B038 [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人性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与动物相互区别开来的那些属性。人性是具体的,是一个不断面向未来生成开放的体系。数字化革命催生出虚拟实践,致使人的虚拟性得以充分彰显,成为人性中最耀眼的部分。虚拟性是指人所普遍具有的在超越现实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它从超越现实性的角度表现人的本质。人是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存在物。虚拟性和现实性构成了人性的两极,缺少哪一极,都不是完整的人。从两极的角度看人性,不仅开启了人们对人性问题研究的新视阈,而且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袁贵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  
爱因斯坦文集.[M].[德]爱因斯坦 著;许良英;范岱年 编译.商务印书馆.1976,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5]   虚拟实践:人类新的实践形式 [J].
周甄武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6, (02) :40-46
[6]   论实践在虚拟性上的分化与融通 [J].
周甄武 ;
余洁平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3) :8-11
[7]   论想象 [J].
张世英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4, (02) :1-8
[8]   现实·真实·虚拟 [J].
张世英 .
江海学刊, 2003, (01) :12-21
[9]   虚拟形态:从虚拟思维到虚拟实践 [J].
张明仓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 (05) :77-81
[10]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被误解的命题 [J].
丁立群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3, (01)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