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治理:通过“参与”实现地方“治理”

被引:6
作者
赵光勇
机构
[1] 杭州师范大学
关键词
参与式治理; 地方政府; 赋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治理最适合、最见效的舞台在地方或基层。参与是治理的应有之义。参与式治理是地区层面包容战略的需要,也有学者称之为"赋权参与式治理"。通过赋权给公民,使他们的声音能够被各个层次的决策层听到,目的是有效、平等和政策回应性。参与式治理通过扩展公共政治参与的程度和规模来深化民主。参与式治理的出现,伴随于政府治理模式转变和治理概念的重新发现。参与式治理重塑地方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构建政府与公民的合作治理网络。同时,参与式治理也有其自身理论限度和实践困境。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参与式治理”研究述评 [J].
陈剩勇 ;
赵光勇 .
教学与研究, 2009, (08) :75-82
[2]   论参与治理、社会自治与合作治理 [J].
张康之 .
行政论坛, 2008, (06) :1-6
[3]   中国治理评估框架 [J].
俞可平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6) :1-9
[4]   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 [J].
鲍勃·杰索普 ;
漆蕪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9, (01) :31-48
[5]  
Voice; Votes; and Resources: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on Well-being.[J].Carew Boulding.World Development.2009, 1
[6]  
参与式地方治理研究.[M].余逊达; 赵永茂; 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7]  
参与式治理.[M].王敬尧;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8]  
公民治理.[M].(美) 博克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9]  
美国地方政府.[M].(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VincentOstrom)等著;井敏;陈幽泓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美)B.盖伊·彼得斯(B.GuyPeters)著;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