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贵州3个喀斯特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评价

被引:13
作者
周晓芳 [1 ,2 ]
周永章 [2 ]
欧阳军 [3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
[2] 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
[3]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评价; BP神经网络; 喀斯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1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摘要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贵州省清镇红枫区、毕节鸭池区以及关岭-贞丰花江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喀斯特人居环境研究现状以及人居环境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构建宜居指数,对喀斯特农村的村落人居环境进行评价.构建并训练得到合理的神经网络,评价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最好和较好的村落以红枫区最多,鸭池和花江区的村落大部分处于中下水平,且花江区的部分村落评价结果最差.说明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与区域综合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仍然是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J].
伍世代 ;
王强 .
地理学报, 2008, (02) :123-134
[2]   人居环境及其生态线索研究 [J].
周晓芳 ;
周永章 ;
黄泰 .
城市问题, 2007, (12) :28-33
[3]   喀斯特山区生态城市的景观建设模式初探——以贵阳市为例 [J].
苏维词 .
水土保持研究, 2005, (06) :268-271
[4]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人工神经网络判定 [J].
许月卿 ;
李双成 .
资源科学, 2005, (01) :69-73
[5]   贵州喀斯特少数民族地区区域贫困机制研究 [J].
彭贤伟 .
贵州民族研究, 2003, (04) :96-101
[6]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
李双成 ;
郑度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1) :68-76
[7]   利用TM数据监测岩溶山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 [J].
侯英雨 ;
何延波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 (03) :22-25
[8]   贵州岩溶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 [J].
何才华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1-6
[9]   喀斯特山区城市地域结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以贵阳市为例 [J].
苏维词 .
人文地理, 2000, (04) :24-28+49
[10]   贵州岩溶山区城市人居环境及其优化 [J].
苏维词 .
中国岩溶, 1999, (04) :6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