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被引:61
作者
冯朝阳 [1 ]
吕世海 [2 ]
高吉喜 [1 ]
刘尚华 [2 ]
林栋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碳通量; 植被类型; 华北山地;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8.02.012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准确揭示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差异,该文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06年6—8月测定并分析了太行山北段百花山区域5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夏季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状况。结果显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都表现为单峰曲线;农田和退耕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最低值以及日变化幅度都比天然灌木林、人工油松林和刺槐林的高;在全天CO2释放量方面,天然灌木林、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退耕地和农田分别是5.44、6.28、6.27、7.71和10.92 g/(m2.d);各样地的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5 cm处温度、近地面大气气压、湿度和CO2浓度等环境因子都对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自然状态下的天然灌木林土壤全天CO2释放量最低,人工针叶林和阔叶林略高出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三者之间的差异较小;农田的释放量是自然状态下土壤的2倍以上,退耕行为和营造人工林有助于降低土壤CO2释放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塔里木河中下游柽柳群落土壤碳通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黄湘 ;
陈亚宁 ;
李卫红 ;
刘加珍 ;
陈亚鹏 .
环境科学, 2006, (10) :1934-1940
[2]   土壤水热条件对东北森林土壤表面CO通量的影响 [J].
杨金艳 ;
王传宽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2) :286-294
[3]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与橡胶林土壤呼吸 [J].
房秋兰 ;
沙丽清 .
植物生态学报, 2006, (01) :97-103
[4]   黄河上游退耕地人工林的碳储量研究 [J].
胡建忠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6) :1-8
[5]   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呼吸初步研究 [J].
方燕鸿 .
福建农业科技, 2005, (05) :76-77
[6]   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及其应用 [J].
赵广东 ;
王兵 ;
杨晶 ;
张志坚 .
气象科技, 2005, (04) :363-366
[7]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土壤呼吸的研究 [J].
周存宇 ;
周国逸 ;
王迎红 ;
张德强 ;
刘世忠 ;
王跃思 ;
孙扬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4) :23-27
[8]   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演替系列地下部分碳平衡及累积速率 [J].
周国逸 ;
周存宇 ;
LiuShuguang ;
唐旭利 ;
欧阳学军 ;
张德强 ;
刘世忠 ;
刘菊秀 ;
闫俊华 ;
温达志 ;
徐国良 ;
周传艳 ;
罗艳 ;
官丽莉 ;
刘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6) :502-510
[9]   灌木林与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库的比较研究 [J].
徐秋芳 ;
姜培坤 ;
沈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2) :18-22
[10]   高浓度CO2下红松幼苗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英文) [J].
刘颖 ;
韩士杰 ;
李雪峰 ;
周玉梅 ;
张军辉 ;
贾夏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4, (03) :187-19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