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厂礁灰岩区碳沥青的产状特征及其与多金属成矿关系探讨

被引:14
作者
杨斌
廖宗廷
机构
[1] 广西有色金属地质研究所!南宁
[2] 不详
[3]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上海
关键词
碳沥青; 产状; 成矿关系; 礁灰岩; 大厂;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9.s1.002
中图分类号
P618.3 [黑色金属];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碳沥青在大厂矿田龙头山礁灰岩区分布广泛,其主要产出形式为充填于碳灰岩岩溶孔洞,原生扎除及方解石裂隙豚中,在锡石一硫化物矿体内及花岗班岩与礁灰岩的接触面上也见碳沥青分布。对碳沥青及龙头山地区生、储、盖条件的分析表明,生物礁内曾有过油气的运移和储集过程。稳定同位素与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显示了有机质参与金属成矿的明显迹象。推测泥盆纪海底喷流一沉积成矿时期是油气活动的重要时期之一,油气田最终的破坏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浆侵入有关。有机质参与金属成矿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富含有机质的油田卤水促使地层中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富集;形成热水岩溶──礁灰岩中的主要成矿空间;提供丰富的硫源;制约成矿环境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另一方面,泥企纪海底热水活动和燕山晚期岩浆侵入为油气演化和油田卤水运移提供了动力,尤其是后者加速了油田的变质,导致轻质组分挥发,留下了大量的碳沥青。
引用
收藏
页码:668 / 67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与有机质有成因联系的金属矿床 [J].
庄汉平 ;
卢家烂 .
地质地球化学, 1996, (04) :6-11
[2]   古海洋中的热水喷口──广西大厂例析 [J].
廖宗廷,杨斌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5) :564-567
[3]   矿物包裹体液相成分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意义 [J].
张德会 .
地球科学, 1992, (06) :677-688
[4]   沉积改造矿床形成中的若干有机地球化学问题 [J].
卢家烂 ;
傅家谟 .
沉积学报, 1991, (S1) :171-177
[5]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床成矿条件[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叶绪孙等著, 1996
[6]  
大厂锡矿地质[M]. 地质出版社 , 陈毓川等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