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三级控矿构造系统

被引:62
作者
张德全 [1 ]
王富春 [2 ]
佘宏全 [1 ]
丰成友 [1 ]
李大新 [1 ]
李进文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控矿构造系统; 造山型金矿床; 柴北缘—东昆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不同等级体制的构造分别控制了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区域、矿化集中区以及矿床和矿体的分布和产出。在一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或成矿带内,造山型金矿大多产于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旁侧(即造山带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是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第一级控制构造)。发育在上述深断裂旁侧的大型剪切带,控制了矿化集中区或矿田范围内金化探异常和造山型金矿床的分布和产出,是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第二级控制构造。上述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是造山型金矿床的第三级控矿构造,它们控制了矿体的分布和产出,滩间山、大场金矿床是褶皱控矿的良好例证,而五龙沟金矿床则是与剪切带伴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控矿的典型实例。相比之下,受控于褶皱的金矿床中矿体规模较大、空间上变化较小。上述造山带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大型剪切带和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主要是区域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它们具有大致相同或互相联系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后者通常是前者的派生、低序次构造。因此,这3个不同级别的构造,构成了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系统。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Ar-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J].
张德全 ;
党兴彦 ;
佘宏全 ;
李大新 ;
丰成友 ;
李进文 .
矿床地质, 2005, (02) :87-98
[2]   青海赛坝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J].
丰成友 ;
张德全 ;
李大新 ;
崔艳合 .
矿床地质, 2002, (01) :45-52
[3]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 [J].
张德全 ;
丰成友 ;
李大新 ;
徐文艺 ;
阎升好 ;
佘宏全 ;
董英君 ;
崔艳合 .
矿床地质, 2001, (02) :137-146
[4]   青海东昆仑五龙沟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 [J].
李厚民 ;
沈远超 ;
胡正国 ;
钱状志 .
地质与勘探, 2001, (01) :65-69
[5]   东昆仑开荒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J].
闫臻 ;
胡正国 ;
刘继庆 ;
李厚民 ;
钱壮志 ;
孙继东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0, (01) :23-27
[6]   中央造山带的演化及其特点 [J].
殷鸿福 ;
张克信 .
地球科学, 1998, (05) :3+5+7-8
[7]   青海滩间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 [J].
于凤池 ;
马国良 ;
魏刚锋 ;
王永祥 ;
梅安静 .
矿床地质, 1998, (01) :48-57
[8]   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石金友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7, (02) :29-36
[9]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球动力学模型初探 [J].
高锐,成湘洲,丁谦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S2) :3-14
[10]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地壳结构与深部构造 [J].
崔作舟,李秋生,吴朝东,尹周勋,刘宏兵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S2)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