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科尔沁的人口变化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7
作者
乌兰图雅
乌敦
那音太
机构
[1]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呼和浩特
关键词
百年; 人口增加; 移民; 科尔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利用蒙、汉、日语多种文献资料就科尔沁近百年的人口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一个世纪以来科尔沁人口增加很快,平均人口密度从民国初期的2.40人/km2增加到2000年的39.72人/km2,约为世纪初的17倍;新增人口主要为1949年前的关内流民、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移民以及移民生育;人口增加最高峰出现在1949年后的计划移民时期,伪满时期的流民则构成了研究区近百年另一个显著的移民高潮;移入人口在科尔沁的分布受距离农区的空间间隔、科尔沁自然环境条件及其变化、城镇化等因素影响,人口密度呈现从科尔沁外围到腹地、从农耕区到农牧交错区和牧区、从城镇到农村牧区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移入人口成为20世纪科尔沁的农耕主力军。
引用
收藏
页码:418 / 4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近50a来科尔沁地区沙漠化土地的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J].
吴薇 .
中国沙漠, 2003, (06) :43-48
[2]   生态保护背景下奈曼旗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J].
张永民 ;
赵士洞 .
资源科学, 2003, (06) :43-51
[3]   民国以来内蒙古荒漠化的政策因素分析 [J].
于永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3) :79-83
[4]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景观持续性研究 [J].
常学礼 ;
鲁春霞 ;
高玉葆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1) :67-74
[5]   清代科尔沁农耕北界的变迁 [J].
乌兰图雅 ;
张雪芹 .
地理科学, 2001, (03) :230-235
[6]   10世纪末西辽河流域沙漠化的突进及其原因 [J].
王守春 .
中国沙漠, 2000, (03) :7-11
[7]   科尔沁沙地东南缘近3000年来植被演化与人类活动 [J].
任国玉 .
地理科学, 1999, (01) :43-49
[8]   蒙古族历史人口初探(17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J].
王龙耿 ;
沈斌华 .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 (02) :30-41
[9]  
中国北方环保型农牧业与循环经济[M].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恩和[等]主编, 2005
[10]  
哲里木盟志[M]. 方志出版社 , 杨青峰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