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构造带断裂构造分析

被引:66
作者
杨海军 [1 ]
李曰俊 [2 ]
冯晓军 [3 ]
郑民 [2 ]
张春莲 [3 ]
赵岩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玛扎塔格构造带; 3期冲断活动; 基底卷入断层; 盖层滑脱冲断层; 巴楚断隆;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玛扎塔格构造带是麦盖提斜坡与巴楚断隆之间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中已发现和田河气田。断裂构造对于圈闭的形成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通过系统的地震剖面解释,在玛扎塔格构造带识别出3期断裂构造:第1期构造活动以中寒武统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伴生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新生界沉积之前,玛扎塔格背斜形成;这期冲断构造是本次研究的一个新发现。第2期活动为基底卷入型挤压走滑断裂,由相互背冲、近于平行的玛南断层和玛北断层组成,形成于中新世末,玛扎塔格背冲断块背斜形成。第3期活动以古近系底部的膏盐层为主滑脱面,由麦盖提斜坡向巴楚断隆冲断,也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形成于更新世—全新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区域构造演化对玛扎塔格构造带3期断裂活动的形成和发育的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06 / 51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新疆西部巴楚地区晋宁期的洋岛火山岩 [J].
吴根耀 ;
李曰俊 ;
王国林 ;
郑威 ;
罗俊成 ;
孟庆龙 .
现代地质, 2006, (03) :361-369
[2]   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水溶气成藏过程 [J].
秦胜飞 ;
邹才能 ;
戴金星 ;
李梅 ;
胡剑峰 ;
张秋茶 ;
卢玉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282-288
[3]   塔里木库车盆地中生代原型分析 [J].
何光玉 ;
赵庆 ;
李树新 ;
雷刚林 ;
齐英敏 ;
谢会文 .
地质科学, 2006, (01) :44-53
[4]   塔里木多旋回盆地复合构造样式初步分析 [J].
何治亮 ;
徐宏节 ;
段铁军 .
地质科学, 2005, (02) :153-166
[5]   南天山西端乌帕塔尔坎群发现石炭-二叠纪放射虫化石 [J].
李曰俊 ;
孙龙德 ;
吴浩若 ;
王国林 ;
杨朝世 ;
彭更新 .
地质科学, 2005, (02) :220-226+236
[6]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研究新进展和油气勘探主攻方向 [J].
孙龙德 ;
周新源 ;
王国林 .
地质科学, 2005, (02) :167-178
[7]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系统主要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J].
肖安成 ;
杨树锋 ;
李曰俊 ;
王清华 ;
陈汉林 ;
程晓敢 .
地质科学, 2005, (02) :291-302
[8]   塔里木盆地中部隐伏的晋宁期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 [J].
李曰俊 ;
宋文杰 ;
吴根耀 ;
王艺芬 ;
李宇平 ;
郑多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2) :97-104
[9]   巴楚-麦盖提的区域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 [J].
刘高波 ;
施泽进 ;
佘晓宇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2) :157-161
[10]   帕米尔—西昆仑北麓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剖面分析 [J].
伍秀芳 ;
刘胜 ;
汪新 ;
杨树锋 ;
顾雪梅 .
地质科学, 2004, (02) :26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