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太行山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富铝片麻岩的变质作用
被引:20
作者
:
刘树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刘树文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梁海华
机构
:
[1]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来源
:
岩石学报
|
1997年
/ 03期
关键词
:
太古宙,富铝片麻岩,变质作用,PTt轨迹,太行山;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88.34 [区域变质作用及岩石];
学科分类号
:
070901 ;
摘要
:
太行山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富铝片麻岩主要分布在湾子岩系的底部,常常与大理岩密切伴生或者以似层状体产于花岗质片麻岩中。依据岩石结构和反应关系将变质作用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矿物组合为Gt(石榴石)+St(十字石)+Pl(斜长石)+Ms(白云母)+Bi(黑云母)+Ru(金红石)+Qz(石英)±K-fs(钾长石);中期矿物组合为Gt+Ged(铝直闪石)+Bi+Pl+Ilm(钛铁矿)+Co(刚玉)+Sil1(毛发状夕线石)+Qz+K-fs±Ms;晚期矿物组合为Hc+K-fs+Sil2(针柱状夕线石)。矿物温度压力计和内部一致性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早期矿物组合形成于680℃和0.8GPa左右,刚玉、铝直闪石和毛发状夕线石组合形成于730℃~750℃和0.7GPa左右的很窄的P-T范围内,夕线石和尖晶石矿物组合的形成温度与前一组合相似或略高,压力偏低。在P-T空间上上述矿物组合的演化构成了一条近等温减压(ITD型)的PTt轨迹。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1
页数:10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