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可持续性评价及民族文化的作用分析

被引:2
作者
和自兴
赵景柱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民族文化; 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丽江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生态足迹法和改进的AHP法对丽江市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价,指出2001年丽江市生态足迹低于1995年,而2007年是2001年的近3倍,主要是2007年能源消耗对生态足迹的贡献较大。丽江市生态承载力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减少程度不明显。生态足迹变化较大,表明人类的活动程度和对资源利用的程度加大;而生态承载力没有明显减少主要是由于丽江市是一个旅游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旅游资源的开发。AHP法分析表明,从1995年至2007年,丽江市可持续性总体上是增强的,其中2001-2007年发展较快。此外,还分析了民族文化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指出民族文化的合理保护与开发能促进丽江市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1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云南丽江生态地质环境演化过程与趋势研究.[D].范弢.昆明理工大学.2008, 09
[2]  
丽江古城形成发展与纳西族文化变迁.[D].于洪.中央民族大学.2007, 02
[3]  
纳西族生态文化及其对丽江城镇建设的影响.[D].杨耀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 03
[4]  
脆弱生态约束下典型喀斯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D].楚文海.贵州大学.2007, 05
[5]   云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社会价值 [J].
张亚雄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8, 9 (06) :143-145
[6]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J].
杨立新 ;
赵燕强 ;
裴盛基 .
林业调查规划, 2008, (02) :76-79
[7]   丽江民族文化产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J].
和自兴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54-62
[8]   滇西北生态脆弱区生态足迹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以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为例 [J].
蒋依依 ;
王仰麟 ;
张源 .
生态学杂志, 2005, (12) :1418-1424
[9]   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 [J].
刘求实 ;
沈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7, (04) :60-64
[10]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理论研究 [J].
赵景柱 .
生态学报, 1995, (03) :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