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后株型指标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49
作者
苏祖芳
许乃霞
孙成明
张亚洁
不详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
[2] 扬州大学农学院 扬州
[3] 扬州
[4] 扬州
关键词
水稻; 株型; 势粒比; 茎鞘物质运转;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代表性品种中粳武运粳 8号和杂交中稻汕优 6 3为材料 ,研究高产水稻株型和籽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产水稻的株型应为 :株高在适宜范围内的上限 ,穗下节间较长、基部第 1、2节间粗短 ,穗下节间占秆长的32 %~ 35 % ,茎生 3叶叶角和弯曲度小 ,茎生 5叶叶长配置合理 ;高产株型植株抽穗后的势粒比为 4 5 .0~ 4 9.0cm2·粒 -1。此时 ,水稻植株节间茎鞘基础物质积累高 ,茎鞘输出物质多 ,而茎鞘输出相对比例小。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水稻群体叶面积动态类型的研究 [J].
苏祖芳,郭宏文,李永丰,张洪程,张海泉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4, (04) :23-30
[2]   水稻群体“粒叶比”与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 [J].
凌启鸿 ;
杨建昌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6, (03) :1-8
[3]   水稻理想株形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初论 [J].
杨守仁 ;
张龙步 ;
王进民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3) :6-13
[4]   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的叶龄模式 [J].
凌启鸿 ;
苏祖芳 ;
张洪程 ;
蔡建中 ;
何杰升 .
中国农业科学, 1983, (01) :9-18
[5]  
稻麦研究新进展[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凌启鸿主编,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