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贵池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19
作者
张智宇 [1 ]
杜杨松 [1 ]
张静 [1 ]
庞振山 [2 ]
李大鹏 [1 ]
贾鹏飞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 蚀变矿化分带; 流体; 交代; 铜山铜矿;
D O I
10.16111/j.0258-7106.2010.06.013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研究区矽卡岩化与矿化发生于碳酸盐岩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间的接触带中,蚀变及矿化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靠近岩体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含量较高,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透辉石含量较高;靠近大理岩带发育钙铁辉石矽卡岩,远离大理岩带的灰岩硅化较强。垂向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角岩带、钙质矽卡岩带和镁质矽卡岩带。矿物成分研究表明,靠近岩体处氧化性较强,石榴子石的钙铁榴石端员含量高;铜多富集于含石英脉的岩体、距岩体略远的矽卡岩、角岩或大理岩中,而锌多富集于硅化灰岩及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研究表明,该矿床中蚀变矿化经历了进变期和退变期,包括接触热变质阶段、进化交代阶段和早退化蚀变阶段、晚退化蚀变阶段。其中,大规模的黄铜矿化主要发生于早退化蚀变阶段,且在岩浆演化晚期进一步富集于斑岩石英脉中。
引用
收藏
页码:999 / 1016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铜多金属矿床模型 [J].
毛景文 ;
邵拥军 ;
谢桂青 ;
张建东 ;
陈毓川 .
矿床地质, 2009, 28 (02) :109-119
[2]   青海谢坑铜金矿床石榴石矽卡岩成因研究 [J].
王星 ;
肖荣阁 ;
杨立朋 ;
王斌 .
现代地质, 2008, (05) :733-742
[3]   西藏蒙亚啊矽卡岩铅锌矿床的成因探讨 [J].
程顺波 ;
庞迎春 ;
曹亮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8, (03) :50-56
[4]   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以邯邢地区矽卡岩铁矿为例 [J].
郑建民 ;
谢桂青 ;
陈懋弘 ;
王三民 ;
班长勇 ;
杜金利 .
矿床地质, 2007, (04) :481-486
[5]   湖南柿竹园钨锡多金属矿田野鸡尾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刘悟辉 ;
徐文炘 ;
戴塔根 ;
李蘅 .
岩石学报, 2006, (10) :2517-2524
[6]   安徽铜陵大团山铜矿床层状矽卡岩矿体中辉钼矿Re-Os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J].
梅燕雄 ;
毛景文 ;
李进文 ;
杜安道 .
地球学报, 2005, (04) :327-331
[7]   安徽铜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作用探讨 [J].
周曙光 .
矿产与地质, 2003, (05) :610-612
[8]   铜山铜矿F1断裂带构造控矿特征分析 [J].
王勇 .
矿产与地质, 2003, (04) :530-532
[9]   贵池铜山铜矿床成因探讨 [J].
俞沧海 .
地质与勘探, 2001, (02) :12-16
[10]   长江中下游地区层状铜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 [J].
唐俊华 .
矿产与地质, 2000, (02)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