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效果的系统评估及对策

被引:34
作者
杨薇 [1 ,2 ]
裴俊 [1 ]
李晓晓 [1 ]
孙涛 [1 ,2 ]
王文燕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淡水恢复工程; 沉积物; 底栖生物; 植被修复; 黄河三角洲湿地;
D O I
10.16360/j.cnki.jbnuns.2018.01.013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淡水恢复工程自2002年开展实施,通过圩堤修筑和引黄补水,补充了重要淡水资源,重塑了湿地水文情势,对关键湿地生态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数据收集和数理统计等手段,从水量补给、沉积物理化性质、大型底栖生物和植被修复等方面分析了3个不同时期(2002、2006和2010年)启动的淡水修复区(R2002、R2006和R2010)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补水实施后,3个淡水修复区的土壤水分显著增加;土壤盐分显著降低,且随着恢复时期加长土壤水分和盐分变化更为显著(P<0.05);从底栖生物群落调查结果可以看出,R2002和R2010区域的恢复效果较为理想,R2006区域由于大部分为明水面,底栖生物的物种丰富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均低于对照区的相应水平.R2002和R2006区域芦苇植被株高与对照区相比增幅显著(P<0.05),但从密度上看无显著性差异(P>0.05),R2010恢复区暂时缺乏有效数据.结合现有工程实施效果进一步从恢复近自然的生态流量情势、构建鸟类宜居土壤水面/水深植被生境格局、建立长效补水的水资源保障机制以及发展淡水恢复工程的适应性管理等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3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