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

被引:78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刘文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环境经济; 协调度; 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7.04.010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和理论目前尚未成熟,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协调度的概念出发,利用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对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状况经历了从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过程,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发展大致呈"V"型趋势变化,"九五"时期是协调状态由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过渡阶段,1997年以后环境与经济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对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指出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工业三废排放量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等因素将长期制约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86 / 4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 [J].
张远 ;
李芬 ;
郑丙辉 ;
王西琴 ;
刘鸿亮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2) :53-56
[2]   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分析 [J].
左伟 ;
王桥 ;
王文杰 ;
吴秀芹 ;
杨一鹏 ;
杨丽静 ;
朱晓华 .
地理科学, 2005, (02) :209-214
[3]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进展 [J].
林道辉 ;
沈学优 ;
刘亚儿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2, (02) :120-123
[4]   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 [J].
张晓东 ;
池天河 .
地理研究, 2001, (04) :506-515
[5]   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分析 [J].
曾珍香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1, (03) :18-21
[6]   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性模型研究 [J].
严登华 ;
何岩 ;
邓伟 ;
于振汉 ;
张平宇 .
环境与开发, 2000, (03) :5-7
[7]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廖重斌 .
热带地理, 1999, (02) :76-82
[8]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J].
唐剑武 ;
叶文虎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8, (03) :36-39
[9]   可持续空间结构与区域持续发展 [J].
张平宇 .
经济地理, 1997, (02) :16-21
[10]   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 [J].
唐剑武 ;
郭怀成 ;
叶文虎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7, (01)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