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破裂过程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陆远忠
沈建文
机构
[1] 安徽省地震局
关键词
地震破裂过程; 陆远; 剪切裂纹; 摩擦力; 非保守力; 断层面; 塑性域; 塑性区; 震源参数; 破裂速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震源力学模型的一个新方向是用动态扩展的剪切裂纹模拟地震破裂过程。本文利用裂端有塑性区薄层且断层面上有摩擦力的平面剪切裂纹错动模式来表示地震破裂过程,对运动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行拉氏变换和傅氏变换,利用维纳-霍普(Wiener-Hopf)方法和卡格尼阿(Cagniard)方法得到了断层面上的位移和应力表达式。根据裂端附近的能量平衡条件,计算了地震破裂的平均速度和塑性区尺度,还讨论了断层面上的位错分布函数,并对某些前震地震波高频成分增多的现象提出了解释。在本文假定的参数条件下,地震破裂的平均速度c=0.72β,β是介质的剪切波速。塑性区尺度约为地震新断层总长度(包括塑性区)的12%。按本文的结果,由于破裂速度的增加,前震的震波初动半周期减小的异常幅度不会超过39%。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7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震源机制与烈度分布的关系(二) [J].
陈培善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1) :9-19
[2]  
拉普拉斯变换的理论和应用导论[M]. 科学出版社 , ()G.窦志著, 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