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智能感知技术框架与应用布局

被引:52
作者
王继业 [1 ,2 ]
蒲天骄 [1 ,2 ]
仝杰 [1 ,2 ]
王兰若 [1 ,2 ]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智能感知; 自取能; 边缘计算; 安全连接;
D O I
10.16543/j.2095-641x.electric.power.ict.2020.04.001
中图分类号
TP393.09 []; TK01 [能源];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学科分类号
080402 ; 080702 ; 080802 ;
摘要
智能感知技术是数字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技术。在当前数字化进程深入推动能源革命的背景下,智能感知技术已成为能源互联网建设与发展的数字引擎。文章总结了能源互联网框架下智能感知技术的战略背景、业务需求及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智能感知技术理论及发展趋势,梳理智能感知核心技术框架,提出系统性技术标准体系,并给出了能源互联网"源-网-荷-储"智能感知应用布局,最后结合我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对智能感知建设路径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基于电场感应的低功率在线监测传感器的供电技术 [J].
王黎明 ;
李宗 ;
孟晓波 ;
梅红伟 ;
李剑超 .
高电压技术, 2020, 46 (02) :538-545
[2]   Development of 0.5-V Josephson junction array devices for quantum voltage standards [J].
王兰若 ;
李劲劲 ;
曹文会 ;
钟源 ;
张钟华 .
Chinese Physics B, 2019, (06) :453-457
[3]   宽范围TA取能电源 [J].
王黎明 ;
张中浩 ;
周军 ;
于昕哲 ;
李剑超 .
高电压技术, 2019, 45 (03) :899-906
[4]   基于巨磁阻效应的高性能电流传感器及其在智能电网的量测应用 [J].
胡军 ;
赵帅 ;
欧阳勇 ;
何金良 ;
王善祥 ;
常文治 .
高电压技术, 2017, 43 (07) :2278-2286
[5]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J].
周孝信 ;
曾嵘 ;
高峰 ;
屈鲁 .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7, 47 (02) :149-170
[6]   1k?量子霍尔阵列电阻标准器件研制 [J].
钟青 ;
王雪深 ;
李劲劲 ;
鲁云峰 ;
李正坤 ;
王文新 ;
孙庆灵 .
物理学报, 2016, 65 (22) :275-280
[7]   基于主动配电网的城市能源互联网体系架构及其关键技术 [J].
蒲天骄 ;
刘克文 ;
陈乃仕 ;
葛贤军 ;
于建成 ;
王丹 ;
王伟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4) :3511-3521
[8]   典型架空输电线路地线电磁取能等效电路的分析 [J].
蒋兴良 ;
谢彦斌 ;
胡建林 ;
曹永兴 ;
范松海 ;
刘益岑 .
电网技术, 2015, 39 (07) :2052-2057
[9]   智能电网大数据技术发展研究 [J].
张东霞 ;
苗新 ;
刘丽平 ;
张焰 ;
刘科研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01) :2-12
[10]   中国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和关键技术 [J].
周孝信 ;
鲁宗相 ;
刘应梅 ;
陈树勇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 (29) :4999-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