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第三系红粘土磁学性质初步研究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47
作者
刘秀铭
安芷生
强小科
鹿化煜
周杰
蔡演军
机构
[1] Department of Physical Geography
[2] Macquarie University!NSW
[3] Sydney
[4] Australia
[5]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西安
[6]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西安
关键词
红粘土; 磁学性质; 磁化率; Rb/Sr比值; 古气候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 [土质学];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表明红粘土与黄土-古土壤具有共同的磁性矿物, 即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可能还有褐铁矿); 红粘土的磁化率大小与超细顺磁性颗粒的含量正相关; 它与第四纪的黄土-古土壤相似, 在湿润气候条件下由成壤作用形成的超细铁磁性矿物对于红粘土中古土壤层的磁化率增大有重要的贡献, 并得到了Rb/Sr比值的证实. 尽管红粘土中也发现了磁化率与其成土强度不对应的现象,但总体上看红粘土的磁化率仍不失为一个简便的古气候替代性指标. 根据磁化率曲线, 从红粘土发展到黄土沉积,其间的古气候变化幅度大致等同于阶段5(S1)到阶段2 - 4(L1)的变化幅度, 可能表明第四纪期间风场加强、从源区携带比上新世更多(大约两倍)较粗的弱风化风积物(不含超顺磁性颗粒)到黄土高原. 7.5 Ma以来, 中国北方中部风积红粘土的出现记录了从下伏白垩纪红砂岩到晚第三纪的重要气候转变. 红粘土的发展与白垩纪以来全球干旱化和变冷密切相关, 可能由于当时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导致了东亚季风开始或加强, 从而有了红粘土的堆积.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20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Magnetostratigraphy and palaeoclimate of Red Clay sequences from Chinese Loess Plateau[J]. 孙东怀,刘东生,陈明扬,安芷生,John Shaw.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1997(04)
[2]   黄土高原红粘土成因及上新世北方干旱化问题 [J].
丁仲礼 ;
孙继敏 ;
朱日祥 ;
郭斌 .
第四纪研究, 1997, (02) :52-62
[3]   红粘土的磁学性质研究 [J].
朱日祥,潘永信,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1996, (03) :232-238
[4]   甘肃武都龙家沟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埋藏特点及该地区“三趾马红层”的成因 [J].
张云翔 ;
薛祥煦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5, (19) :1782-1784
[5]  
中国现代土壤磁化率分析及其古气候意义[J]. 吕厚远,韩家懋,吴乃琴,郭正堂.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12)
[6]   西安、山西保德第三纪晚期红土的研究 [J].
赵景波 .
沉积学报, 1989, (03) :113-120
[7]  
中国黄土磁化率各向异性与成因及其对第四纪研究的意义[J]. 刘秀铭,许同春,刘东生.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04)
[8]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9]  
第四纪地质[M]. 商务印书馆 , 曹家欣著, 1983
[10]  
Variation of Rb/Sr Ratios in the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of Central China during the Last 130,000 Year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Monsoon Paleoclimatology[J] . Jun Chen,Zhisheng An,John Head.Quaternary Research . 199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