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配煤技术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被引:4
作者
丁海峰
宋兆龙
机构
[1]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动力配煤; 配煤模型; 配煤工艺;
D O I
10.13226/j.issn.1006-6772.2010.02.016
中图分类号
TQ520.62 [配煤];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系统论述了动力配煤的主要技术,对配煤模型、配煤工艺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煤质全元素在线检测技术的配煤自动控制系统,为实施配煤自动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改造配煤工艺 优化资源配置 [J].
张文仲 ;
朱华 .
山东煤炭科技, 2009, (02) :19+21-19
[2]   基于IFIX的配煤自动化设计 [J].
李伟 ;
张申 .
电气传动, 2008, (03) :43-45
[3]   支持向量机技术在动力配煤中灰熔点预测的应用 [J].
李建中 ;
周昊 ;
王春林 ;
岑可法 .
煤炭学报, 2007, (01) :81-84
[4]   动力配煤技术及其重要意义 [J].
贾风军 .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18) :127-128
[5]   动力配煤的数学模型及优化解 [J].
侯静 ;
赵益坤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 2006, (04) :486-488
[6]   选煤厂自动控制系统 [J].
李冬 ;
王耀才 ;
王致杰 ;
吴翠娟 ;
陈莹 .
中国煤炭, 2005, (04) :50-51+59
[7]   基于中子活化技术的煤炭全元素在线分析系统的研究 [J].
宋兆龙 ;
吕震中 ;
陆厚平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1, (02) :90-93+97
[8]   非线性最优化动力配煤技术的研究 [J].
汤龙华 ;
周俊虎 ;
曹道卿 ;
殷春根 ;
骆仲泱 ;
姚强 ;
曹欣玉 ;
岑可法 .
煤炭学报, 1997, (05) :9-13
[9]  
基于煤质工程分析的动力配煤优化研究[D]. 梁景坤.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4
[10]  
动力配煤[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陈文敏等主编,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