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组生物饵料对中华绒螯蟹Z4到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吴旭干 [1 ]
于智勇 [1 ]
成永旭 [1 ]
贺诗水 [1 ]
杨筱珍 [1 ]
陆剑峰 [2 ]
沈竑 [3 ]
机构
[1] 上海水产大学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3] 上海沐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
生物饵料; 中华绒螯蟹; 幼体发育; 脂肪酸组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66.16 [淡水蟹的养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采用卤幼(Artemiasp.)、强化卤幼、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背刺胸刺水蚤+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4组生物饵料投喂4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4幼体,以大眼幼体的成活率、Z4→大眼幼体变态时间、头胸甲长度和大眼幼体中脂肪酸组成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4种生物饵料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及其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背刺胸刺水蚤(C组)、背刺胸刺水蚤+日本新糠虾(D组)投喂组的中华绒螯蟹幼体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70%左右),幼体发育时间缩短1~2 d,大眼幼体头胸甲长度显著大于卤幼组(A组)和强化卤幼组(B组)(P<0.01),各组大眼幼体头胸甲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组、D组、B组、A组;(2)强化卤幼可以提高其总脂、磷脂及DHA含量,背刺胸刺水蚤和日本新糠虾具有较高的AA、DHA和HUFA含量;(3)各组大眼幼体中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P<0.05),DHA和HUFA含量随着饵料中含量的上升而上升(n=9,P<0.01),饵料中的DHA含量和大眼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呈显著正相关(n=9,P<0.05)。由此可见,背刺胸刺水蚤和日本新糠虾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Z4到大眼幼体阶段的优质活饵料,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和头胸甲长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11 / 91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低温适应下锯缘青蟹肌肉及其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J].
孔祥会 ;
王桂忠 ;
李少菁 .
水产学报, 2006, (05) :603-610
[2]   生态育苗池中的桡足类与河蟹苗产量的关系 [J].
张清靖 ;
李晓东 ;
朱华 ;
刘胥 ;
李永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1) :174-178
[3]   饲料中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J].
成永旭 ;
严生良 ;
王武 ;
施正峰 ;
谭玉钧 .
水产学报, 1998, (01) :10-16
[4]  
生物饵料培养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成永旭主编, 2005
[5]  
Cultured copepods as food for West Australian dhufish (Glaucosoma hebraicum) and pink snapper (Pagrus auratus) larvae. M. F. Payne R. J. Rippingale and J. J. Cleary. Aquaculture . 2001
[6]  
Nutritional significance of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o the zoeal development of branchyran crab. Levine DM,et al. Eurypanopeus depresseus J Exp Biol Ecol . 1984
[7]   枝角类和桡足类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试验 [J].
肖国华 ;
宫春光 ;
李孟田 ;
聂作军 .
水利渔业, 2004, (01) :35-35
[8]   海水土池育苗适口饵料生物培育技术 [J].
赵青松 ;
金珊 .
海洋渔业, 2002, (04) :185-186+181
[9]   糠虾作为河蟹人工育苗饵料的应用 [J].
毕加宁 ;
陈伯林 .
河北渔业, 2001, (05) :27-28
[10]   我国六个产地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的营养价值 [J].
曾庆华 ;
周洪琪 ;
黄旭雄 ;
丁卓平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1, (03) :2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