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藏富集规律

被引:10
作者
丁晓琪
张哨楠
谢世文
冯一波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源外成藏组合; 远源成藏组合; 油气分布规律; 中生界; 麻黄山;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断裂特征、典型油藏解剖和剩余压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麻黄山地区中生界油气分布和成藏组合在不同构造带有较大的差别,油藏受构造影响明显。西缘冲断带主要发育源外成藏组合和远源成藏组合,油藏主要为断块油藏和断背(鼻)油藏,油藏面积小、油柱高度大、储量小、产量高;中央凹陷带主要发育源内成藏组合,主要为致密低渗岩性油藏,油藏面积大、油柱高度小、产量低;而东部凸起带,源内、源外和远源成藏组合均发育,油藏则主要为背斜-岩性油藏。
引用
收藏
页码:726 / 73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超低渗透储层致密史与油藏成藏史 [J].
邓秀芹 ;
刘新社 ;
李士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2) :156-161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安组层序地层分析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5 (06) :681-685
[4]   麻黄山西区块二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与圈闭评价 [J].
谭俊敏 ;
刘丽峰 ;
许云书 ;
于文琴 ;
国庆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1) :92-99
[5]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中期甘陕古河的演化变迁 [J].
赵俊兴 ;
陈洪德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2) :152-158
[6]   板桥凹陷古流体势与油气运移聚集史研究 [J].
李延钧 ;
陈又才 ;
杨远聪 ;
朱江 ;
张茂林 ;
梅海燕 ;
于志海 ;
杨池银 ;
廖前进 .
沉积学报, 1996, (04) :95-102
[7]   前陆盆地逆冲断层类型与形成机制——以鄂尔多斯地块西缘和塔里木盆地北缘为例 [J].
孙家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1, (04) :406-416
[8]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自新等著, 2003
[9]   Dependence of sonic velocity on effective stress in North Sea Mesozoic mudstones [J].
Lubanzadio, M. ;
Goulty, N. R. ;
Swarbrick, R. E. .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2006, 23 (06) :647-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