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38
作者
朱宏权
张哨楠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储层;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X衍射、包裹体、胶结物氧、碳同位素分析及显微观察 ,影响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碎屑储集岩孔隙发育和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碎屑矿物蚀变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生长作用。成岩序列为机械压实作用→碎屑矿物蚀变→自生绿泥石粘土边→石英胶结作用→溶蚀作用→自生粘土矿物→碳酸盐胶结。不同地区经历的成岩作用不同 ,造就了孔隙度演化的差异 ,形成南差北好的储层物性 ,即 :北部地区砂岩估算的初始孔隙度为 37% ,至晚成岩B期孔隙演化至 10 .33% ;中部地区砂岩初始孔隙度为38% ,至晚成岩B期为 6 .98% ;南部地区砂岩初始孔隙度为 39% ,至晚成岩B期仅为 6 .1%。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2+4 +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的深盆气气藏 [J].
李克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2) :190-193
[2]   川西坳陷J组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 [J].
艾华国 ;
兰林英 ;
曾小英 ;
柳梅青 .
天然气工业, 2000, (02) :21-26+9
[3]  
碎屑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研究[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郑浚茂,庞明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