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

被引:46
作者
卢振权 [1 ]
吴能友 [2 ]
陈建文 [3 ]
龚建明 [3 ]
吴必豪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3]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藏系统; 烃类生成体系; 流体运移体系; 成藏富集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44.4 [石油和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824 ;
摘要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理论预测和实际产出的不一致性、各种标志或异常未与天然气水合物建立起严格的对应关系、世界范围内已知或由BSR等间接指标所指示的天然气水合物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分布的不确定性,如何更好地从地质系统论角度研究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和分布规律,尝试提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概念,分别从烃类生成体系、流体运移体系、成藏富集体系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运用此思路对世界上调查研究程度较高的分布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初步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363 / 37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条件与含量影响因素的半定量分析 [J].
卢振权 ;
SULTAN Nabil ;
金春爽 ;
王明君 ;
祝有海 ;
吴必豪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1) :125-132
[2]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初探 [J].
吴能友 ;
张海啟 ;
杨胜雄 ;
梁金强 ;
王宏斌 ;
苏新 ;
卢振权 ;
付少英 ;
张光学 ;
陆敬安 .
天然气工业, 2007, (09) :1-6+125
[3]   地质—生物系统中的甲烷研究——德国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综述 [J].
吴能友 ;
王宏斌 ;
陆红锋 ;
陶军 ;
陈道华 ;
张光学 .
海洋地质动态, 2006, (05) :1-8
[4]   海底天然气渗漏系统水合物成藏过程及控制因素 [J].
陈多福 ;
苏正 ;
冯东 ;
Lawrence M.Cathles .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03) :38-46
[5]   东太平洋水合物海岭BSR以上沉积物粒度变化与气体水合物分布 [J].
苏新 ;
宋成兵 ;
方念乔 .
地学前缘, 2005, (01) :234-242
[6]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与“气-水-沉积物”动态体系——大洋钻探204航次调查初步结果的启示 [J].
苏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2) :1091-1099
[7]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探讨 [J].
樊栓狮 ;
刘锋 ;
陈多福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5) :524-530
[8]   天然气水合物成因探讨 [J].
狄永军 ;
郭正府 ;
李凯明 ;
于开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1) :138-143
[9]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分析与油气聚集[M]. 科学出版社 , 龚再升等著, 1997
[10]  
Iodine as a tracer of organic material: 129 I results from gas hydrate systems and fore arc fluids[J] . U. Fehn,G.T. Snyder,Y. Muramatsu.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 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