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澳大利亚制成品贸易的实证研究

被引:9
作者
杜运苏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贸易强度; 互补性; 产业内贸易; 自由贸易区;
D O I
10.16407/j.cnki.1000-6052.2007.02.009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澳正在进行的关于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磋商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初级产品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已成为共识,但双方在制成品上的贸易强度、互补程度等各个方面需要作一个全面的分析。本文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利用贸易强度指数、互补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对双方的制成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显示:双方制成品贸易较密切,存在相当大程度的互补性,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不过,双方的产业内贸易还需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澳两国经贸的非均衡性及拓展贸易空间的选择 [J].
于友伟 ;
李玉举 ;
陈晓文 .
国际经贸探索, 2006, (03) :24-26
[2]   中国-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前景分析 [J].
刘李峰 ;
刘合光 .
世界经济研究, 2006, (05) :45-50
[3]   建立中国和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 [J].
杨军 ;
黄季焜 ;
仇焕广 .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11) :65-70
[4]   经济全球化下中澳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的研究 [J].
魏嵩寿 ;
俸雅琼 .
亚太经济, 2005, (05) :15-17
[5]   推动中澳经贸合作发展的基础、契机与思考 [J].
汪素芹 .
世界经济研究, 2005, (05) :73-77
[6]  
Japan,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the Prospects for Western Integration. Perter Drysdale. The Economic Record . 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