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商周文明形成时期农业经济特点的一些思考

被引:34
作者
赵志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黄河流域地区; 夏商周文明; 主要粮食作物;
D O I
10.16143/j.cnki.1001-9928.2005.01.009
中图分类号
K221 [三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 ;
摘要
黄河流域地区是粟和黍的起源地, 也是夏商周文明的诞生地, 由此导致了夏商周文明的农业基础应该是以粟和黍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传统认识, 但事实是否如此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问题。结合甲骨文的记载, 并通过对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背景、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现有的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 本文认为, 黄河流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新的变化, 粟和黍的主导地位开始受到冲击, 麦类作物已经传入, 稻谷在夏商周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1+101 +1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农业 [J].
吴耀利 .
农业考古, 1994, (01) :78-84
[2]   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与考察 [J].
The Cooperative Team of Wild Rice Resources Survey and Exploration of China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6) :27-34
[3]  
商代的榖類作物[J]. 于省吾.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 1957(01)
[4]   安阳殷墟哺乳动物群補遗 [J].
杨钟健 ;
刘东生 .
考古学报, 1949, (04) :145-153
[5]  
偃师商城发掘商代早期祭祀遗址[N]. 王学荣,杜金鹏,李志鹏,曹慧奇.中国文物报. 2001 (001)
[6]  
殷墟花园庄54号墓出土容器内积土的清理[N]. 赵志军,徐广德,赵春燕.中国文物报. 2001 (007)
[7]  
洛阳皂角树[M]. 科学出版社 ,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 2002
[8]  
中国农业地理[M]. 科学出版社 , 周立三主编, 2000
[9]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M]. 科学出版社 , 李世奎等主编, 1988
[10]  
商史探微[M]. 重庆出版社 , 彭邦炯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