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羟多巴胺诱致大鼠早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15
作者
刘军
肖颂华
周道友
刘中霖
陶恩祥
邢诒刚
不详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
[2]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 广州市
[3] 广州市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细胞凋亡; 黑质; 帕金森病; 羟多巴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 6 羟多巴胺 (6 OHDA)作用下SD大鼠黑质神经元极早期的凋亡发生率以及相应的时程变化。 方法 使用 6 OHDA立体定向注射于SD大鼠纹状体区 ,分别在 6、12、2 4、4 8、72、96h、1周及 2周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黑质细胞的凋亡 ,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 ,同时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相应时间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含量的变化。 结果 在6 OHDA作用后 6h即可检测到黑质细胞的凋亡 ,在 4 8h达到高峰 ,凋亡率为 (6 4± 0 2 ) % ,在 2周时为 (1 0± 0 1) %。同时 ,随着黑质细胞的凋亡 ,纹状体区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含量逐渐减少 ,2周时减少约 70 %。 结论 进一步证明了黑质细胞凋亡是早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之一 ,是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 (TH)减少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On the question of apoptosis in the parkinsonian substantia nigra [J].
Kosel, S ;
Egensperger, R ;
vonEitzen, U ;
Mehraein, P ;
Graeber, MB .
ACTA NEUROPATHOLOGICA, 1997, 93 (02) :105-108
[2]  
Animal model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with the phenomenology of the disease in man[J] . M. Gerlach,P. Riederer.Journal of Neural Transmission . 199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