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对贫困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H省Z村的驻村扶贫工作实践

被引:7
作者
孔德斌
机构
[1] 扬州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驻村干部; 公共产品; 贫困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精准扶贫改变了贫困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来源渠道和供给方式,联手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的介入,使得贫困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从上级拨付、村庄自筹的"两条腿走路"转变为上级拨付、村庄自筹和第三方帮扶的"三足鼎立",从供需脱节转变为供需无缝对接。驻村干部制度的实施,使得贫困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扶贫物资的分配过程中多了一道外来的监督力量,有利于公平分配和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有效"黏合"和统筹使用各方面的扶贫力量,减少内耗,遏制贫困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碎片化"倾向,提高精准扶贫的"定点滴灌"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我国农民幸福指数的实证研究 [J].
熊彩云 ;
孟荣钊 ;
史亚峰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12) :33-40+110
[2]   贫困山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J].
俞桂海 .
行政论坛, 2009, 16 (05) :83-86
[3]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结构研究——基于对P、W和H三县的调查 [J].
匡远配 ;
汪三贵 .
新疆财经, 2005, (03) :47-50
[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贫困地区农民增收 [J].
史金善 .
农业经济, 2002, (08) :4-5
[5]  
乡愁里的中国[M].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叶一剑,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