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克古隆起油气运移输导体系演化特征

被引:14
作者
李坤 [1 ]
沈忠民 [1 ]
肖宗林 [1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录井二分公司
关键词
输导体系; 断裂; 油气运移; 构造演化; 卡塔克隆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卡塔克古隆起受多期构造叠加影响,具有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复式聚集的成藏特征,油气输导体系复杂,极大地制约了油气勘探。在前人研究塔中低凸起复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以油源断裂及区域不整合面演化为突破口,将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划分为断裂型、不整合型、输导层型及复合型4类,结合平衡剖面恢复,分析卡塔克隆起在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的输导体系演化特征及其与烃源岩生排烃的配置关系和油气运移动态过程,认为塔中Ⅰ号、塔中Ⅱ号、塔中5井等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T74、T70、T60等不整合面的叠置是油气侧向运移的关键因素,且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岩溶缝洞网络与继承性圈闭的展布特征决定了油气优势运移的方向和路径。由断层-不整合面-岩溶网络组成的"层-面-网"输导系统相互匹配,呈立体网状阶梯式多期复式运移模式,是研究区油气输导体系最鲜明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17 / 32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营凹陷永安镇地区断裂特征与油气运移 [J].
韩连滨 ;
蒋有录 .
断块油气田, 2010, 17 (01) :38-41
[2]   塔中卡塔克隆起古生界主要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关系 [J].
刘韵 ;
赵锡奎 ;
李坤 ;
苏永辉 ;
何永垚 ;
王园婷 .
新疆石油地质, 2009, 30 (06) :683-685
[3]   塔中Ⅰ号气田62区块上奥陶统储层特征研究 [J].
陈培元 ;
颜其彬 ;
杨辉廷 ;
江同文 ;
冯德芝 ;
李广梅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9, 23 (04) :23-25
[4]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油气输导体系类型与演化 [J].
李坤 ;
赵锡奎 ;
张小兵 ;
叶斌 .
地质科学, 2007, (04) :766-778
[5]   源断裂对兴安岭群油气成藏的影响及评价 [J].
杨一鸣 ;
付广 .
断块油气田, 2007, (03) :16-18+90
[6]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述评 [J].
吴楠 ;
刘显凤 .
断块油气田, 2007, (03) :4-6+89
[7]   塔中地区古生界油气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模式 [J].
高先志 ;
吕双兵 .
天然气工业, 2006, (10) :9-11+168
[8]   塔中地区油气运聚特征 [J].
尚雅珍 ;
王保才 ;
解晨 ;
王瑞华 ;
葛玉银 .
海相油气地质, 2004, (Z1) :97-104+122
[9]   油气运移输导系统及其对成藏的控制 [J].
付广 ;
薛永超 ;
付晓飞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1) :24-26+91
[10]   含油气盆地的输导体系研究 [J].
张照录 ;
王华 ;
杨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