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牵引流形成的床形单元组合

被引:15
作者
张兴阳
机构
[1] 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
关键词
等深流; 内波; 等深岩丘; 沉积物波; 等深流-内波沉积组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海底上发育深水牵引流形成的各种床形单元 ,包括等深岩丘及大型沉积物波在内的不同床形单元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 ,对于此类床形组合的确切形成机理 ,目前仍在探讨之中。本文经详细研究得出以下几点进展 :①运用内波理论可对海底上大型沉积物波各组成单元的成因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 ,向深海方向传播的内波可形成向上坡方向迁移的大型沉积物波 ;②在等深流与上覆低密度水体之间的界面上具备产生大规模界面内波的条件 ;③某些底流成因的床形单元组合属于等深流与等深流所引发内波的联合作用的产物 ,首次提出了等深流 -内波沉积组合的概念 ;④在现代海底上及古代地层记录中均发现了等深流 -内波沉积组合的实例 ;⑤建立了一个古代地层记录中的深水牵引流沉积组合综合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北大西洋洛克尔海槽东北部内波沉积——深水大型沉积物波成因的再解释 [J].
张兴阳 ;
高振中 ;
姚雪根 .
沉积学报, 1999, (03) :464-472
[2]   内潮汐、内波沉积的特征与鉴别 [J].
何幼斌 ;
高振中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9) :903-908
[3]   浙江桐庐晚奥陶世内潮汐沉积 [J].
何幼斌 ;
高振中 ;
李建明 ;
李维锋 ;
罗顺社 ;
王泽中 .
沉积学报, 1998, (01) :1-7
[4]   我国发现内潮汐沉积 [J].
高振中 ;
何幼斌 ;
李建明 ;
李维锋 ;
罗顺社 ;
王泽中 .
科学通报, 1997, (13) :1418-1421
[5]   塔里木盆地TZ30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J].
高振中,彭德堂,刘学锋,何幼斌,符翔,李东升,钟广法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6, (04) :9-14
[6]   鄂尔多斯地区西缘中奥陶世等深流沉积 [J].
高振中,罗顺社,何幼斌,张吉森,唐子军 .
沉积学报, 1995, (04) :16-26
[7]   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芬卡苏地区奥陶纪海底水道中的内潮汐沉积 [J].
高振中 ;
K.A.Eriksson .
沉积学报, 1993, (01) :12-22
[8]  
深水牵引流沉积[M]. 科学出版社 , 高振中等著, 1996
[9]  
海洋学导论[M]. 科学出版社[美]罗斯(D·A·Ross), 1984
[10]  
A late Cenozoic sediment drift complex, north-east Rockall Trouth, North Atlantic .2 Howe J A,Stoker M S and Stow D A V. Paleoceanography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