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氧化钛多孔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及其结构特征

被引:18
作者
步绍静
靳正国
杨立荣
刘晓新
机构
[1]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
[2] 天津大学材料学院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天津
[4] 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天津
关键词
纳米氧化钛; 多孔薄膜; 溶胶-凝胶法; 聚乙二醇;
D O I
10.14062/j.issn.0454-5648.2003.09.007
中图分类号
TB383 [特种结构材料];
学科分类号
070205 ; 080501 ; 1406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以钛酸丁酯[Ti(OC4H9)4]为前驱体,加入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作为模板剂,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纳米氧化钛多孔薄膜。通过SEM观察了多孔薄膜的表面形貌,通过IR及XRD的测试分析表征了材料的结构,探讨了样品在溶胶-凝胶及烧结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测定了氧化钛的晶相成分。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H2O/Ti(OC4H9)4摩尔比及PEG的添加量可得到孔径范围在50~500 nm且孔径可调的多孔氧化钛纳米薄膜,此外成膜过程中的升温速率是决定薄膜孔结构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48 / 8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TiO2与TiO2-SiO2薄膜的表面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 [J].
刘敬肖 ;
杨大智 ;
蔡英骥 .
硅酸盐学报, 2001, (04) :350-354
[2]   聚乙二醇对无机盐的胶束增溶作用及在溶胶配制中的应用 [J].
应皆荣 ;
万春荣 ;
姜长印 ;
何培炯 .
功能材料, 2001, (02) :118-120
[3]   热处理工艺对TiO2纳米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J].
余家国 ;
赵修建 .
硅酸盐学报, 1999, (06) :769-774
[4]   SiO2—PEG体系的溶胶──凝胶过程及物化特性 [J].
孙继红 ;
章斌 ;
范文浩 ;
吴东 ;
孙予罕 .
材料研究学报, 1999, (03) :301-304
[5]   PEG对SiO2溶胶-凝胶中颗粒度分布和孔结构的影响 [J].
汤加苗 ;
朱从善 ;
夏海平 ;
范文浩 ;
吴东 ;
孙予罕 .
材料研究学报, 1998, (01) :79-82
[6]   由TiOSO4水解-沉淀制备TiO2薄膜 [J].
徐明霞 ;
徐廷献 ;
刘宁 .
硅酸盐学报, 1997, (02) :90-94
[7]   溶胶-凝胶技术制备材料的进展 [J].
丁子上 ;
翁文剑 .
硅酸盐学报, 1993, (05) :443-450
[8]   Novel electrochromic devices based on complementary nanocrystalline TiO2 and WO3 thin films [J].
Bonhôte, Pierre ;
Gogniat, Eric ;
Grätzel, Michael ;
Ashrit, P.V. .
Thin Solid Films, 1999, 350 (01) :269-275
[9]  
应用胶体化学.[M].侯万国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8,
[10]  
表面活性剂基础及应用.[M].杜巧云;葛虹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