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卵子受精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刘筠
陈淑羣
王义铣
寿孝鐘
机构
[1] 河南师院生物系
关键词
受精孔; 精子入卵; 受精膜; 放射膜; 雄性原核; 卵子受精; 性成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前言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淡水养殖最有經济价值的魚类。对这种魚的生殖細胞的发育已作过研究(刘筠等1962),受精細胞学和胚胎发育的工作正在进行。本文是专作受精细胞学的討論。由于魚类卵子的卵黄含量多,染色体及分裂图形都很小,加之又不易着色,切片和显微观察都很感困难,魚类受精細胞学和胚胎发育工作不多的原因,不无与此有关。早在上世紀末期Boehm(1891)和Blanc(1894)对鱒魚(Salmo)卵进行过观察,认为魚卵是第一次成熟分裂期間受精的,朱洗教授(1936)在金魚卵子上及日本学者V.Ozima(1943)在鲤魚卵子上观察到这些魚类是在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受精的。苏联学者在鱘魚方面的工作做得比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4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