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神圣性的失落与回归

被引:3
作者
宋晔
王佳佳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关键词
德育; 神圣性; 传统文化;
D O I
10.16366/j.cnki.1000-2359.2015.04.037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神圣性的精神实质是信仰,它能满足人的超越性,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意义。神圣性作为道德的原初属性,决定了德育是神圣的活动,现代道德教育现状之所以令人担忧,重要原因之一是道德教育越来越强调其规范性,导致原初神圣性的遗失(其精神实质是信仰危机),要走出这种道德困境,重塑德育神圣性势在必行,针对现代社会败坏德育神圣性的几种文化意识,传统文化资源都能做出积极的回应,因此,传统文化能够成为维护德育尊严、回归德育神圣性的重要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代序).[J].卢新宁;.国家人文历史.2014, 04
[2]   两种信仰概念及其权力观 [J].
李向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5 (02) :22-32+150
[3]   信仰危机的“现代性”根源及其文化解释 [J].
万俊人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 (01) :22-29
[4]   宗教信仰与宗教道德——兼论学校德育的相关问题 [J].
檀传宝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04) :76-83
[5]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M].张灏著;.新星出版社.2006,
[6]  
西方哲学的故事.[M].文聘元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7]  
教育文化学.[M].刁培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