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找回人工智能的可解释性

被引:34
作者
何华灿
机构
[1] 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解释性; 演化; 不确定性; 泛逻辑学; 柔性命题逻辑; 柔性神经元; 数理辩证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针对深度神经网络AI研究的可解释性瓶颈,指出刚性逻辑(数理形式逻辑)和二值神经元等价,二值神经网络可转换成逻辑表达式,有强可解释性。深度神经网络一味增加中间层数来拟合大数据,没有适时通过抽象把最小粒度的数据(原子)变成粒度较大的知识(分子),再把较小粒度的知识变成较大粒度的知识,把原有的强可解释性淹没在中间层次的汪洋大海中。要支持多粒度的知识处理,需把刚性逻辑扩张为柔性命题逻辑(命题级数理辩证逻辑),把二值神经元扩张为柔性神经元,才能保持强可解释性。本文详细介绍了从刚性逻辑到柔性逻辑的扩张过程和成果,最后介绍了它们在AI研究中的应用,这是重新找回AI研究强可解释性的最佳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41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因素空间理论——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的数学基础 [J].
汪培庄 .
智能系统学报, 2018, 13 (01) :37-54
[2]   机制主义人工智能理论——一种通用的人工智能理论 [J].
钟义信 .
智能系统学报, 2018, 13 (01) :2-18
[5]   逻辑及数学演算中的不动项与不可判定命题(Ⅰ) [J].
张金成 .
智能系统学报, 2014, 9 (04) :499-510
[6]  
悖论、逻辑与非Cantor集合论.[M].张金成.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
[7]  
人工智能:回顾与展望.[M].涂序彦主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编];.科学出版社.2006,
[8]  
泛逻辑学原理.[M].何华灿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
[9]  
确定性的终结.[M].[]伊利亚·普利高津 著;湛敏 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0]  
人工智能导论.[M].何华灿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