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高产小麦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

被引:33
作者
黄德明
俞仲林
朱德锋
高式余
王绍华
曹卫星
不详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小麦; 吸氮量; 土壤供氮量; 吸氮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4-1986年在不同施氨水平下,研究了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试验结果:亩产400-450公斤,植株每亩总吸氮量15公斤左右。各生育期植株含氮率为:出苗至分蘖期5%左右,拔节期3%左右,孕穗期2.5%,灌浆期1.8%左右。小麦一生应在分蘗至越冬始期和按节孕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前者约占总吸氮量23%,后者占33.6%。吸氮强度:每日每亩吸氮量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大,依次为返青至拔节和分蘖至越冬始期;氮的相对积累速率则以分蘗至越冬始期最高,其次是拔节至孕穗期。土壤氮素供应量为18-20公斤/亩;土壤供氮与植株吸氮比值:分蘗期最高为11-12∶1,拔节后为1.6-1.8∶1,孕穗期为1.2∶1。土壤供氮与生育进程之间呈4次方程,据此可求得各生育期土壤供氮指标和补差施氮量。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济南13号小麦高产需肥供肥特点初步研究 [J].
刘文英 .
山东农业科学, 1984, (03) :11-13
[2]   小麦合理施用氮素化肥的研究(一) [J].
诸德辉 ;
李鸿祥 ;
方成梁 ;
罗永全 ;
王玲 ;
魏文琪 ;
黄继英 ;
王立新 .
北京农业科学, 1983, (02) :1-7
[3]   高产冬小麦对三要素的吸收和供应特点的研究 [J].
余松烈 ;
亣新华 ;
刘希运 .
土壤肥料, 1981, (01) :31-34
[4]   小麦的氮素吸收和土壤供氮与施肥 [J].
区沃恒 .
山东农学院学报, 1980, (02) :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