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在对我省渍害稻田作了大量的调研和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综合观点、环境观点和生态观点出发,深入分析我省稻田渍害的成因、类型、分布及其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的危害机理,提出了对渍害稻田的防治技术措施。试验研究抓住土壤水过多是造成渍害的主导因素,明确对稻田渍害要从治水入手解决土壤中的水气矛盾,协调水、肥、气、热诸要素的关系,为农作物增产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是治渍的关键所在。提出以水利工程为基础,应用灌排技术有效地调控土壤水为前提,采取水利、土壤、农业综合整治渍害稻田措施,经在大田实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治理后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产量大幅度增长,两年平均每亩增产达577.9斤,治理效果突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本文还论述了我们对稻田治渍排水标准的试验研究成果。认为通常简单地按照旱田的要求进行治理是不合适的,提出调控土壤水的要求应符合水稻各生育期生理生态需要,因此治渍排水标准应是随水稻生育期而变的动态指标。同时认为稻田适宜垂直渗漏量是稻田治渍的一个重要指标。治渍工程的规划设计方面,在总结我省治渍经验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提出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明水明排、暗水暗排和内外水分开、主客水分开的原则,全面规划拦洪、灌溉、排涝、排渍等综合整治措施。并提出排水工程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田间排水暗管埋深与间距的经验关系供设计参考。同时,为了降低工程造价,以利于排水治渍技术推广,我们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作为主要原料,研制成功造价低廉的粉煤灰排水管,为治渍田间暗管排水工程提供新的管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