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学的中国话语及其“形态学”视角

被引:6
作者
田海平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生命伦理学; 普遍主义; 建构论; 形态学; 第三条道路;
D O I
10.13904/j.cnki.1007-1539.2015.06.002
中图分类号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话语的学术脉络上受到西方普遍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压迫,亟须从形态学视角上进行转化。普遍主义理解范式遵循"普遍理论—中国应用"之进路,陷入应用难题。"建构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式遵循"中国传统—当代建构"之进路,陷入建构难题。普遍主义理解范式与建构论文化信念之阐释之间的话语断裂,割裂了中国生命伦理学的形态过程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态学"视角敞开了"跨学科条件、跨文化条件、跨时代条件"的形态学视界,它强调从形态过程的关联性视阈把握人类道德生活和伦理关系的整体、类型和结构化趋势。我们只有创造性地融入"形态学"视角,特别是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视角,才能整体把握生命伦理学的道德形态过程,真正开出中国生命伦理学的"第三条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