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接纳的技术与实践

被引:17
作者
潘尔生
王新雷
徐彤
田雪沁
马实一
颜静
机构
[1] 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特高压; 电力接纳; 优化配置; 需求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M61 [各种发电]; TM72 [输配电技术];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我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与发电量最大的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接纳问题日益突出,寻求该问题的解决方案将是"十三五"期间的重大任务。为此,该文从电力系统整体出发,分别从电网侧、发电侧及用户侧,梳理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接纳的技术现状,总结了其技术特征与国内外实践经验,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可再生能源接纳格局的改善提供借鉴。在电网侧,特高压输电技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电网智能化技术将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围的接纳提供坚强纽带,实现发电侧与用户侧间更为灵活、紧密的联系;在发电侧,常规机组的灵活调节技术、可再生能源的精细预测及主动控制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将推动我国各类电源运行方式的深度转变;在用户侧,可再生能源电力供热、需求侧响应与虚拟电厂等技术将为终端用户主动、柔性地调节自身负荷、更多地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提供解决方案。依托特高压输电技术、融入大市场,实现可再生能源最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将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重要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1]  
我国电力需求侧响应的模型方法及实施模式研究.[D].卢键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09
[2]  
可再生能源供热理论与实践.[M].王新雷;徐彤.中国环境出版社.2015,
[3]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M].刘振亚; 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4]  
中国电力与能源.[M].刘振亚; 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5]  
电力需求侧响应原理及其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M].曾鸣; 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6]  
Review of energy system flexibility measures to enable high levels of variable renewable electricity.[J].Peter D. Lund;Juuso Lindgren;Jani Mikkola;Jyri Salpakari.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5,
[7]  
Review of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power networks.[J].D.O. Akinyele;R.K. Rayudu.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nd Assessments.2014,
[8]  
Current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forecasting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J].Aoife M. Foley;Paul G. Leahy;Antonino Marvuglia;Eamon J. McKeogh.Renewable Energy.2011, 1
[9]  
筑牢技术改造强企之路..庄电公司;.http://www.cgdc.com.cn/xtdt/937138.jhtml.2016,
[10]  
Increasing the flexibility of coal-fired power plants..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