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干旱荒漠区典型晴天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分析

被引:47
作者
张强 [1 ]
赵映东 [2 ]
王胜 [1 ]
马芳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暨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关键词
极端荒漠区; 夏季典型晴天; 大气热力边界层; 浮力通量; 对流速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极端干旱区敦煌野外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极端干旱荒漠区夏季典型晴天位温、风速、比湿等主要物理要素的垂直结构特征及其地表热力和近地层大气运动特征的日变化规律。发现在极端干旱地区夏季晴天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十分独特。在夜间,贴地逆温层最低在900 m以上,最厚可以达到1 750 m,逆温层上面的残余层一般能达到4 000 m左右的高度。在白天,位温超绝热递减层高达1 000 m,超绝热递减层上面的混合层最高达3 700 m,混合层顶上还有大约450 m甚至更厚的夹卷层。当白天对流层发展达到残余层以后,混合层的发展明显加快。风速和比湿垂直廓线特征很好地印证了大气热力边界层独特的结构特征,地表热力和近地层大气运动特征也为这种独特的大气热力边界层结构提供了较好的物理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1150 / 11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极端干旱荒漠地区大气热力边界层厚度研究
    张强
    [J]. 中国沙漠, 2007, (04) : 614 - 620
  • [2] 初夏敦煌荒漠戈壁大气边界结构特征的一次观测研究
    张强
    卫国安
    侯平
    [J]. 高原气象, 2004, (05) : 587 - 597
  • [3] Parameters of Land-Surface Processes for Gobi in North-West China
    Zhang Qiang
    Huang Ronghui
    [J]. 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 2004, 110 : 471 - 478
  • [4] Wayne M. Angevine,Allen B. White,S. K. Avery.Boundary-layer depth and entrainment zone characterization with a boundary-layer profiler[J].Boundary-Layer Meteorology,1994
  • [5] Coincident Lidar and Aircraft Observations of Entrainment into Thermals and Mixed Layers[J].Journal of Climate and Applied Meteorology,1987
  • [6] 赵鸣等编著.边界层气象学教程[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 [7] Zhang Qiang,Wang Sheng,Li Yanying.The depth of atmosphericboundary layer in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K].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