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伸展构造格架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42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游振东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武汉,,武汉,
关键词
大别—苏鲁; 超高压—高压变质带; 伸展作用; 拆离带; 构造反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构造分析结合变质作用PTt轨迹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指出,现今观察到的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区域构造框架,主要是在印支期中-朝与扬子克拉通斜向碰撞及超高压—高压变质作用期后伸展体制下形成的(200~170Ma)。构造样式类似于北美科迪勒拉型变质核杂岩并发育多层低缓角度地壳尺度的伸展拆离带。几何形态表现为大型穹窿或小型穹窿群。区域伸展构造叠加于先期碰撞或挤压构造之上,控制了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岩石的空间分布。大规模的近水平韧性伸展流动,是在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石从地幔深处折返到中、下地壳层次及角闪岩相环境下发生的。广泛的减压部分熔融作用反映的壳—幔动力学过程和地壳热结构的变化,是促使造山带从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转换的因素之一。证明造山带尺度的地壳伸展和薄化作用,在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岩石折返到地表动力学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