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治理新格局站位下的人民调解制度建设方略

被引:8
作者
李瑞昌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 知识机制;
D O I
10.13715/j.cnki.jxupss.2018.02.005
中图分类号
D92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通过建构"个体选择的制度情景"分析模型,发现知识机制是决定矛盾纠纷当事人选择司法诉讼、行政裁决还是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纠纷的主要机制,即法官、行政人员和人民调解员携带的知识差异影响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因此,面对人民法院"诉累"现象,制度设计者必须站在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高位上,加强人民调解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人民调解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前哨功能,逐步减少诉讼调解、行政调解活动,督促法院专注于审判本职,督促政府致力于服务本分,从而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氛围。具体而言,包括三条建设方略:一是加强法官对人民调解的指导,支持非庭审法官成为人民调解员;二是购买律师服务,鼓励律师成为人民调解员;三是将人民调解设置为法院受理部分民事纠纷案件的前置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7,
[2]  
国家的视角.[M].(美) 斯科特 (James;C.S.) ;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  
制度与社会冲突.[M].(美) 奈特 (Knight;J.)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  
调解、法制与现代性.[M].强世功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5]  
地方性知识.[M].(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Geertz)著;王海龙;张家〓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