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被引:15
作者
陈伟海 [1 ]
朱学稳 [2 ]
朱德浩 [2 ]
黄保健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喀斯特; 景观; 世界自然遗产; 评价; 重庆武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5 [岩溶(喀斯特)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武隆喀斯特”遗产提名地位于重庆市东南缘,乌江下游峡谷区,包括芙蓉洞芙蓉江、天生三桥和后坪三个相对独立的喀斯特系统。由峡谷、天生桥、天坑群、洞穴和竖井群、伏流、洼地、蚀余石峰、瀑布和泉等喀斯特现象和要素构成。其中,芙蓉洞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多样,景观秀美,科学价值高;三座天生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桥群,景观壮丽;箐口天坑群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冲蚀成因天坑群。同时,三个喀斯特系统是在地壳持续间歇性抬升、河谷深切、排水基准面下降、含水层包气带不断增厚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类型河谷喀斯特地貌的杰出代表,生动记录了长江三峡地区更新世以来喀斯特发育演变的特征,是研究这一地区的喀斯特过程及性质的突出例证,具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武隆后坪侵蚀型天坑的发现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 [J].
朱学稳 .
中国岩溶, 2006, (S1) :93-98
[2]   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喀斯特系统特征与演化 [J].
陈伟海 ;
朱德浩 ;
朱学稳 ;
黄保健 .
中国岩溶 , 2006, (S1) :99-105
[3]   重庆市奉节天坑地缝岩溶景观特征及评价 [J].
陈伟海 ;
朱德浩 ;
朱学稳 ;
不详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4) :80-83+96
[4]   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喀斯特地质遗迹及发育演化 [J].
陈伟海 ;
朱学稳 ;
朱德浩 ;
马祖陆 .
山地学报, 2004, (01) :22-29
[5]   喀斯特天坑略论 [J].
朱学稳 ;
朱德浩 ;
黄保健 ;
陈伟海 ;
张远海 ;
韩道山 .
中国岩溶, 2003, (01) :51-65
[6]   中国的喀斯特天坑及其科学与旅游价值 [J].
朱学稳 .
科技导报, 2001, (10) :60-65+2
[7]   芙蓉洞的次生化学沉积物 [J].
朱学稳 .
中国岩溶, 1994, (04) :357-368
[8]  
重庆武隆岩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形成与评价[M]. 地质出版社 , 陈伟海等著, 2004
[9]  
洞穴探险[M].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张远海,()艾琳·林奇编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