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15
作者:
张旭
夏君慧
金得辛
林捷
叶好好
机构:
[1] 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来源:
关键词:
脑梗塞;
血管紧张素基因转换酶;
基因;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2 [脑血栓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测定 16 5例脑梗死、10 1例高血压患者和 10 6例正常对照者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 ,用比色法测定血清ACE水平 ,并调查脑梗死经典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DD型基因频率为 0 .43,高于高血压组的 0 .31(χ2 =4.0 3,P <0 .0 5 )和正常对照组的 0 .17(χ2 =19 .86 ,P <0 .0 1) ,且D等位基因亦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 (χ2 =7.14、32 .85 ,P <0 .0 1)。基底节、丘脑梗死者其DD型基因频率和D等位基因亦高于对照组 (χ2 =18.30、12 .41、2 9.0 0、12 .10 ,P <0 .0 1)。脑梗死组血清AC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F =2 2 40 .0 6 ,P <0 .0 1) ,其中DD基因型血清ACE水平又高于同组DI基因和II基因 (F =8.83,P <0 .0 1)。结论 ACE基因缺失多态性可能是中国人汉族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 ,循环ACE活性与基因缺失多态性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