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流域主要植被类型养分循环特征

被引:15
作者
赵护兵
刘国彬
侯喜禄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小流域; 乔木; 灌木; 草地; 养分循环平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5 [森林生态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系统研究流域在植被稳定恢复期1种乔木、4种灌木和9种草地植被类型的养分循环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乔灌植被类型的叶片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当年的新生枝条,新生枝条则明显高于枝干;乔木植被类型的生物量、氮磷养分累积量明显高于灌木植被类型,灌木植被类型则高于草地植被类型;乔木的氮养分循环速率是0.789,灌木为0.742,草地为1.000;乔木P2O5循环速率是0.881,灌木为0.758,草地为1.000。乔木的氮养分年盈余量是333.0 kg/km2,灌木为508.5 kg/km2,草地为597.0 kg/km2;乔木的P2O5年盈余量是333.0 kg/km2,灌木为423.0 kg/km2,草地为531.0 kg/km2。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流失及养分保蓄效应研究 [J].
赵护兵 ;
刘国彬 ;
曹清玉 ;
吴瑞俊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1) :20-24+54
[2]   磷肥用量及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小米草产量的影响 [J].
鲁剑巍 ;
李小坤 ;
陈防 ;
鲁君明 ;
梁友光 .
草业学报, 2004, (06) :69-74
[3]   氮磷钾配施对百喜草干物质积累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 [J].
李德荣 ;
舒俭民 ;
程建峰 ;
董闻达 ;
梅宗焕 ;
刘柏根 .
草业学报, 2004, (05) :60-65
[4]   水土保持乔灌混交林N、P养分循环的研究 [J].
谢锦升 ;
蔡丽平 ;
黄荣珍 ;
陈银秀 ;
杨玉盛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27-31
[5]   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通量与平衡分析 [J].
刘增文 ;
李雅素 .
生态学报, 1999, (05) :3-5
[6]   灌木层及主要灌木种在椴树红松林养分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 [J].
陈永亮 ;
崔晓阳 ;
祝宁 ;
关继义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4) :8-14
[7]   黄土残塬沟壑区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动态模拟 [J].
刘增文 ;
李玉山 ;
刘秉正 ;
王佑民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8, (02) :3-5
[8]   刺槐主要养分元素内循环及外循环研究 [J].
刘增文 ;
李雅素 ;
吕月玲 ;
贺秀贤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4) :8-12
[9]   杉木幼林生态系统N、P、K循环及模拟研究 [J].
马祥庆,何智英,俞新妥,管守忠,何宗明 .
林业科学, 1996, (03) :199-205
[10]   近代森林-环境问题与森林养分循环研究进展(综述) [J].
陈放鸣,林小伍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1)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