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变工况特性的微能源系统优化规划 (一)基本模型和分析

被引:26
作者
李建林 [1 ]
田立亭 [1 ,2 ]
程林 [2 ]
郭剑波 [1 ]
机构
[1]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 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微能源系统; 变工况特性; 能源集线器; 储能; 微增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K01 [能源];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080802 ;
摘要
微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发展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微能源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各类能源转换设备和存储设备构成系统输入和输出的耦合关系。各设备通常具有非线性工作特征,使其运行特性与设计点发生偏移。针对微能源系统输入/输出的非线性关系,考虑储能的接入,建立微能网变工况静态耦合模型和储能状态转移模型,通过输入能源的统一折合,定义系统综合能源消耗,并提出依据微增率安排能源转换设备出力的策略。最后,以一个包含光伏、配电变压器、天然气热电联供、热泵、电池储能、蓄热式电锅炉的系统对所建立模型进行了应用和验证。提出的考虑微能源系统变工况特性的通用模型,是微能源系统优化设计和运行的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6+49 +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多能源系统:述评与展望 [J].
杨经纬 ;
张宁 ;
王毅 ;
康重庆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 42 (04) :11-24
[2]   考虑多能耦合及品位差异的含储能微网可靠性评估 [J].
葛少云 ;
李吉峰 ;
刘洪 ;
王莹 ;
孙昊 ;
路志英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8, 42 (04) :165-173
[3]   含可再生能源的微网冷-热-电多能流协同优化与案例分析 [J].
甘霖 ;
陈瑜玮 ;
刘育权 ;
熊文 ;
汤磊 ;
潘昭光 ;
郭庆来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7, 37 (06) :275-281
[4]   多能源系统分析规划初探 [J].
邵成成 ;
王锡凡 ;
王秀丽 ;
王碧阳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14) :3817-3829
[5]   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理论与方法研究 [J].
金红光 ;
隋军 ;
徐聪 ;
郑丹星 ;
史琳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12) :3150-3161
[6]   微能源网商业运营服务产品探索 [J].
吴俊宏 ;
谢胤喆 ;
储真荣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6, 40 (11) :148-151
[7]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储能技术展望 [J].
李建林 ;
田立亭 ;
来小康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23) :15-25
[8]   基于颜巴赫燃气内燃机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变工况特性研究 [J].
秦渊 ;
杨洁 ;
吕春杰 .
发电与空调, 2014, 35 (02) :1-3
[9]   烟气型吸收式制冷机的变工况特性研究 [J].
郑剑娇 ;
郭培军 ;
隋军 ;
韩巍 ;
石文星 ;
金红光 .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 33 (08) :1275-1278
[10]   光伏电池实用仿真模型及光伏发电系统仿真 [J].
焦阳 ;
宋强 ;
刘文华 .
电网技术, 2010, 34 (11) :19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