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地表加热场的耦合变化特征

被引:12
作者
况雪源
张耀存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东亚;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西风急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 [风];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200 hPa纬向风场与东亚地表加热场的空间耦合变化特征,揭示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及强度变化的加热关键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西太平洋黑潮暖流区是表面感热、潜热通量场的大值区,其加热强度主要影响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强度变化,当加热增强(减弱)时,急流加强(减弱)。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地表加热的反相变化对应纬向风的整体一致变化,且影响关键区在热带地区,这种耦合分布型主要体现为年代际的变化特征。夏季,海陆感热加热差异主要影响中低纬纬向风的变化,而影响急流位置南北移动的加热关键区位于阿拉伯海及印度半岛北部,这种加热分布体现感热的局地性变化,可能与高原大地形分布有关。由于夏季降水的不均匀性,潜热加热与200 hPa纬向风场的耦合关系较为复杂。通过分析加热异常年的环流形势差异发现,对流层中上层经向温差对地表加热场异常变化的响应是导致高层纬向风变化的原因,这种地面加热变化导致高层温度场及流场的响应可通过热力适应理论得到较好的解释。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东亚夏季风活动与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位置北跳关系的研究 [J].
李崇银 ;
王作台 ;
林士哲 ;
禚汉如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5) :641-658
[2]   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与前期北极涛动的显著相关 [J].
龚道溢 ;
朱锦红 ;
王绍武 .
科学通报, 2002, (07) :546-549
[3]   青藏高原地表热通量变化及其对初夏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J].
董敏 ;
朱文妹 ;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4) :458-468
[4]   中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过程 [J].
蔡尔诚 .
河南气象, 2001, (01) :6-8
[5]   南亚高压季节变化中的正斜压环流转换特征 [J].
刘宣飞 ;
朱乾根 ;
郭品文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9, (03) :291-299
[6]   东亚西风急流变化与热带对流加热关系的研究 [J].
董敏 ;
余建锐 ;
高守亭 .
大气科学 , 1999, (01) :63-71
[7]   北半球冬季风暴轴维持的一种可能机制 [J].
孙照渤 ;
朱伟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8, (03) :4-11
[8]   SVD方法在气象场诊断分析中的普适性 [J].
丁裕国,江志红 .
气象学报, 1996, (03) :365-372
[9]   北半球风暴轴的时间演变特征 [J].
邓兴秀,孙照渤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4, (02) :165-170
[10]  
Large-scale dynamical processes in the atmosphere .2 Wallace J M,Blackmon M L. Academic Press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