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距今10亿年侵位的阿尔卑斯型橄榄岩体:北秦岭晚元古代板块构造体制的证据

被引:75
作者
李曙光
陈移之
张国伟
张宗清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质与空间科学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质与空间科学系,西北大学地质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合肥,合肥,西安,北京
关键词
板块构造; 大地构造; 岩体; 角闪岩; 闪岩; 区域变质岩; 晚元古代; 新元古代; 侵位; 蛇绿岩; 超基性岩; 松树沟; 秦岭群; 北秦岭; 阿尔卑斯型橄榄岩;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1.03.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北秦岭松树沟超镁铁岩体是一个侵位于原秦岭群斜长角闪岩中的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其岩体外侧有一石榴石斜长角闪岩接触变质带。利用Sm-Nd矿物等时线法获得该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的年龄为983±140(2σ)Ma,它代表该岩体的侵位时代。该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的εNd(T)=+6.9±0.9,εSr(T)=+16,fSm/Nd=-0.26,模式年龄TDM=1089Ma。这些说明该斜长角闪岩是一形成时代与松树沟超镁铁岩体类似,来自亏损地幔并具有蛇绿岩Nd、Sr同位素特征的大陆边缘或岛弧玄武岩。因此,松树沟超镁铁岩及其围岩(斜长角闪岩)为一元古宙蛇绿岩,并初步证明了北秦岭在晚元古代已具有板块构造体制。考虑到该带还广泛发育有古生代蛇绿岩,因此从10亿年到3.5亿年(古生蛇绿岩侵位时代),华北陆块南缘的陆壳增生是非常有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35 / 2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别山北翼大别群中C型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李曙光 ;
葛宁洁 ;
刘德良 ;
张宗清 ;
叶笑江 ;
郑双根 ;
彭长权 .
科学通报, 1989, (07) :522-525
[2]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曙光 ;
S. R. Hart ;
郑双根 ;
郭安林 ;
刘德良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312-319
[3]   东秦岭古海域两侧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J].
王鸿祯 ;
徐成彦 ;
周正国 .
地质学报, 1982, (03) :270-280
[4]   陕西商南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J].
安三元 ;
王珰荣 ;
胡能高 .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981, (02) :9-21
[5]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及其演化.[M].张国伟等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