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主发展之路——争论中的“中国学派”

被引:14
作者
任晓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 中国学派; 自主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建设国际关系学的"中国学派"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中国崛起已经并将继续对21世纪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式国际关系理论的产生。中国的思想、哲学、文化为"中国学派"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资源。中国学界对"中国学派"国际关系学理论的探索,表明了中国学人的自信心和"成为知识的生产者"的志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8+191 +19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思想流派 [J].
叶自成 ;
王日华 .
国际政治科学, 2006, (02) :113-132+4
[2]   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四种途径的分析与评价 [J].
鲁鹏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6) :52-59+5
[3]   大国复兴与中国传统资源的发掘 [J].
王军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5) :1-1
[4]   成为知识的生产者 [J].
王正毅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3) :1-1
[5]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 [J].
秦亚青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3) :7-13+4
[6]   国际关系理论是普世性的 [J].
阎学通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2) :1-1
[7]   国际关系学不能没有人文底蕴 [J].
任晓 .
国际政治研究, 2005, (04) :145-146
[8]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 [J].
秦亚青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3) :165-176+209
[9]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式探索”的几个基本问题 [J].
石斌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05) :8-13+4
[10]   国际关系研究中使用科学方法的意义 [J].
阎学通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4, (01)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