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权含义的诠释——从比较法和历史演进的角度

被引:6
作者
胡大武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信用权; 征信; 职业声誉;
D O I
10.16614/j.cnki.issn1001-733x.2008.04.003
中图分类号
D922.282 [信托、信贷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信用权是信用主体通过交易活动和职业活动而从社会获得公正评价并以此取得相关利益的权利。这种以履行义务"经济能力"为基础的"可信任性"权利在古罗马就已经有了萌芽。自罗马法后,该权利不仅得到了以德国为首的部分大陆法系国家立法支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获得了现实英美社会认可。在现代市场经济法制下,信用权应该函摄职业声誉在内。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世界各国信用相关法律译丛.[M].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委员会编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2]  
西方民法史.[M].何勤华; 夏菲;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2006,
[4]  
罗马法原理.[M].陈朝璧; 著.法律出版社.2006,
[5]  
域外个人数据保护法汇编.[M].周汉华;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M].周汉华; 著.法律出版社.2006,
[7]  
个人信息保护前沿问题研究.[M].周汉华;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
[8]  
近代私法史.[M].(德)弗朗茨·维亚克尔(FranzWieacker)著;陈爱娥;黄建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6,
[9]  
人格权法.[M].杨立新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10]  
权利相对论.[M].(法)路易·若斯兰(LouisJossenrant)著;王伯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