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结构与立法原意——“人大释法”的法律技艺

被引:49
作者
强世功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大释法; 香港基本法; 文本解释; 结构解释; 原意解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香港回归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三次解释中所采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包括文本解释、结构解释和立法原意解释等。文章强调"人大释法"在娴熟地采用这些法律解释方法时对法理学说的运用。文章指出,在居港权案中,特区终审法院与人大释法在法律解释方法上的分歧主要在于确定体现立法原意的权威本文的过程中,究竟是采取程序主义的形式审查,还是实质主义的意图推定,这不仅是法律解释方法的不同,而且是法理学说和政治立场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文章批评了立法者不适宜解释法律的流行偏见,呼吁将基本法纳入到国家宪政体制中来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59+207 +207-20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迈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 [J].
强世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1) :109-122+207
[2]   宪法司法化的悖论——兼论法学家在推动宪政中的困境 [J].
强世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2) :18-28+204
[4]   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 [J].
苏力 .
中国社会科学, 1997, (04) :11-32
[5]  
偏颇的宪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凯斯·R.桑斯坦(CassR.Sunstein)著, 2005
[6]   Textualism as a nondelegation doctrine [J].
Manning, JF .
COLUMBIA LAW REVIEW, 1997, 97 (03) :673-739
[7]  
Taking Text and Structure Seriously: Reflections on Free-Form Method in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J] . Harvard Law Review . 1995 (6)
[8]  
《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二十二条第四款和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的解释[草案]"的说明》. 乔晓阳. 人民日报 . 1999